稀還記得以前平面廣告一個連環圖,畫著一個阿嬤把湯匙上的食物,放入自己口中咀嚼,再吐回湯匙上,準備餵給膝上可愛的孫子,然後就出現一個顯眼的大叉叉,告訴民眾這是不衛生的,這個習慣容易造成傳染病的散播……。時至今日,國內整體衛生、經濟環境及人民衛生習慣的提升,這樣訴求的宣導已不復見。到底「大人一口,小孩一口」的習慣,好嗎?真的很危險嗎?
<p>
藉由唾液傳染疾病
<p>
早年農業社會的時代,大人們為了家人要出外農忙,而豢養孩子的工作,就常常由家中的老祖母來負責,為了避免孩子囫圇吞棗消化不良,疼愛孫子的老祖母,只好先將食物咀嚼一番,再送到孩子的口中,原本出於一片好意的動作,但是當時整體衛生條件並不好,很容易藉由唾液傳染疾病,如急性胃腸炎、A型肝炎……等,稍ㄧ不慎,病菌便傳播給了孩子,輕者生個小病安然度過,重者可能造成死亡案例也有。
<p>
隨著整體經濟條件及衛生環境的進步,加上衛生政令的宣導,個人衛生觀念及習慣早已有別於從前,但是還是可以看見父母或照顧者,為了方便,將食物咬下一小塊供孩子食用。
<p>
不同於以往的是,那塊食物並沒有被咀嚼,也沒有而混合著照顧者大量的唾液,只是短暫且少量接觸到照顧者的口沫,若是照顧者身體健康或衛生習慣良好,其實也無大礙,若照顧者身體不適,病菌就可能藉由這個途徑傳染給孩子,造成孩子生病。
<p>
常見的像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(如:感冒、咽喉炎、腮腺炎、流行性感冒、EB病毒感染……等)、急性腸胃炎、腸病毒感染、A型肝炎;至於B型肝炎或人人害怕的愛滋病,除非雙方口腔剛好都有傷口,而孩子的傷口被對方的血液污染到,才會有被傳染之虞,因為這兩者都是血液傳染的疾病,而不是唾液傳染的。
<p>
選擇適合幼兒易咀嚼的食物
<p>
有時候大人口腔或手上帶有病菌,可是本身沒有任何症狀,因而降低照顧者本身的警覺,所以常出現一種情況就是,幼兒沒帶出門,照樣跟著流行生病,所以「大人一口,小孩一口」還是應盡量避免,包括:
1.準備適合幼兒的食物,原則是小塊、易嚼、易爛,也可研磨成泥狀。
2.在餐桌上應以餐具分食或用湯匙研磨或壓碎,勿以牙齒分食。
3.出外吃飯時,應盡量選擇可以提供符合幼兒飲食原則,如點一些軟、易嚼易吞的食物。
<p>
有時候「大人一口,小孩一口」的確無法避免,只能提醒各位辛苦的爸爸媽媽們,盡量提醒自己不要有這種習慣,還有為了孩子健康,一定要父母自己以身作則,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及健康概念,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,孩子自然也會跟著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。
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醫師 蔡洪瑩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