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198.BMP  

寶寶嘔吐,有可能是因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或是疾病所造成的,找出原因給予適當治療。在飲食方面,注意電解質、水份平衡與營養補充,避免太甜、太油膩食物,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以減少空腹,切勿強迫餵食,造成病情加重。

「嘔吐」是指個體吐出胃內容物,根據新生兒消化系統解剖生理學的研究發現,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置,食管開始進入胃交接處的胃賁門,本身之肌肉尚未發育成熟並較鬆弛,因此新生兒的嘔吐較嬰幼兒常見。在臨床上,嬰幼兒以「嘔吐」為其表徵的疾病很多,可根據嬰幼兒的年齡、嘔吐物的性質、嘔吐的形態,及其所伴隨的症狀來尋找出其潛在的疾病;如果嬰幼兒連續發生嘔吐,應立刻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
導致寶寶嘔吐的常見原因
  在臨床上,假如嘔吐的現象像噴射式一樣,則極可能是嬰幼兒的幽門(胃與十二指腸之間)狹窄,因幽門下部阻塞不通,使得胃產生劇烈的蠕動及痙攣,胃內容物便由口腔噴射出來。此外,如嬰幼兒罹患腦膜炎或顱內腦腫瘤,或嚴重的頭部外傷,顱內壓增高也會引起噴射式的嘔吐現象。

  此外,亦可以根據嘔吐物的性質,來作疾病鑑別診斷的參考依據。假若嘔吐物為牛奶等食物,或許是餵食不當、感染症、幽門痙攣等疾病的可能性較大;若嘔吐物含有膽汁,則要考慮可能是小腸狹窄或閉鎖;若嘔吐物帶有糞臭味時,則要考慮是否存有導致大腸阻塞的潛在病症。

  除了嘔吐之外,亦要特別注意是否患者伴隨著某些其他症狀,如高燒(考慮腦膜炎、急性闌尾炎、急性胃腸炎)、腹痛(如急性闌尾炎或急性胃腸炎)、頭痛(如腦膜炎、腦瘤甚至顱內出血)或便秘(可能為腸阻塞)。

  假若嬰幼兒在臨床上出現反復的嘔吐病症,則可能會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合併症,此時尿液檢查或許會出現「尿酮體」呈陽性反應,嚴重時可能發生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,甚至出現酸中毒及死亡。此時「嘔吐」僅是一種症狀的表徵而已,其中必然隱藏著其他較為嚴重的潛在性疾病,必須立即帶嬰幼兒就醫。

適當補充水分及食物
  在治療修復期間遵醫囑,勿聽信坊間流傳之民俗療法或偏方,飲食上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,視狀況而定甚至僅攝取流質食物。處理以支持療法為主,補充口服電解質液,若無法進食則要靜脈輸液治療,以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;若有拉肚子腹瀉之狀況,配方奶要稀釋,甚至換不含乳糖的止瀉配方奶,因嬰幼兒急性腸胃炎時常合併嘔吐、腹瀉及攝水不足導致體液及電解質之流失。
  所以在照顧時,要特別注意電解質、水份的平衡與營養的補充,避免太甜、太油膩的食物,及避免同時攝取冷、熱的食物,否則易刺激嘔吐,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,以減少空腹,但注意不要強迫餵食,飯後避免平躺。

  要提醒家長或照顧者,當嬰幼兒在嘔吐時,必須立即停止進食,並立即將嬰幼兒的頭放置在側睡的位置,以免使得嘔吐物誤吸嗆入氣管中,不僅會引起急性窒息性氣管阻塞,甚至在往後會衍生「吸入性肺炎」。在飲食方面,通常建議家長或照顧者,給予患者清淡的飲食來減輕症狀,並適當補充電解質液以補充流失的水份,避免因為一時的疏失導致抽搐或休克,而留下嚴重的後遺症。

採取漸進式飲食方式
  若寶寶症狀不嚴重,可加上適當補充口服電解質液餵食,但要注意避免餵食刺激性飲料及食物,及過於堅硬的食品,以免造成患者更加之不適感。若症狀顯得嚴重,或合併脫水症狀時(食慾差、嘔吐、發燒、嘴唇乾、小便顏色深或少等),應儘速就醫治療,給予靜脈點滴注射補充水份與電解質等。

  此外,空腹時間不宜過久,建議應於症狀漸緩時給予餵食,採取漸進式之飲食,如:嬰幼兒可以繼續餵食母乳或不含乳糖的配方奶;至於大一些6個月以上的幼兒,則可先給予米湯試食,之後才餵哺奶水,並且可以適時地給予補充綜合維他命滴劑。要再次叮嚀提醒家長們,只要能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,才是最安全的方法。

以下一些寶寶嘔吐時適合吃的副食品,提供父母參考,最好漸進式給予較為適當。
(一)清米湯
材 料:飯 50克、鹽 少許。
作 法:米飯加水煮熬煮成粥

(二)雞蛋蔬菜粥
材 料:蛋 1個、米 20克、高麗菜、 紅蘿蔔、鹽 少許。
作 法:1.米加水煮成稀飯。
2.高麗菜、紅蘿蔔以果汁機或食物絞碎機打成細泥後,加入粥內煮熟。
3.蛋打散後加入粥內,再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。

(三)排骨燉粥
材 料:新鮮小排骨 1兩、米20克、菠菜、鹽少許。
作 法:1. 米加水煮成稀飯
2.排骨先以滾水燙過後,盡量將肥肉挑掉,以中小火燉煮。
3.菠菜洗淨放入果汁機裡打碎。
4.將燉好的排骨取出,剝下肉捏碎。
5.將碎肉、菜汁、湯及米混合放入電鍋燉煮約半小時至粥很爛糊為止(外鍋約放入一杯的水)。
 

 
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營養師/ 莊向薰

(詳文請見2006年5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dy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